李保田:我一生不接广告,不参加儿子婚礼,不跟王刚张国立合作

娱乐圈里有太多明星为了利益低头,但总有那么几个倔脾气,宁可不赚钱也要守住底线。今天我们聊的这位,就是娱乐圈出了名的"倔老头"李保田。

2005年,对于已经59岁的李保田来说,本该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凭借《神医喜来乐》拿下金鸡奖、金鹰奖最佳男主角,事业正当巅峰。

谁能想到,一部《钦差大臣》,却让他的演艺生涯戛然而止。这事说来也是够戳人的。当时李保田跟剧组签了30集的合同,拍摄过程一切顺利。

"注水"、"刷集数"这种把戏在圈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李保田看来,这就是赤裸裸地欺骗观众。要是换做其他明星,大概率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这辈子,最看不惯的就是弄虚作假。"这句话,李保田是说到做到。

60岁的年纪,换谁都得掂量掂量。可李保田却说了句让圈内人傻眼的话:"不能演戏只是丧失了塑造角色的机会,但随波逐流才是真正丢掉底线。

这种硬气,让人想起他在《宰相刘罗锅》里演的刘墉 - 不畏权贵,铁骨铮铮。可现实比戏剧更狠,李保田这一封,就是十几年。

有人说他太傻,为了个人操守断送前程。可李保田却活得明白:"我宁可不拍戏,也不能昧着良心骗观众。"这话听着扎心,但字字戳中娱乐圈的痛处。

如今76岁的李保田,早已看透名利场。他说:"这些年没接戏,不是没人找,是剧本太商业化,我接不下去。"这话听着硬气,却道出了一个老艺术家的坚守。

你说他倔吗?确实倔。但正是这份倔强,成就了一个清醒的灵魂。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李保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演艺圈浮躁与浑浊,也照出了坚持与尊严的价值。

或许,这就是他被封杀的真正原因 - 太较真了。但也正是这种较真,让他在被封杀的那些年里,依然能够昂着头做人。

要知道,在名利场中保持清醒,可比演好一个角色难多了。

这样的演员,不火才怪。但更难得的是,他懂得什么时候该急流勇退。因为他深知,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尊严的演员。

这不就是娱乐圈最稀缺的东西吗?一个宁可断送演艺生涯,也要坚守本心的老艺术家。


说起李保田的倔脾气,得从他14岁那年说起。1946年出生在江苏徐州的他,从小就跟戏结下了不解之缘。可在当时那个年代,演员可不是什么体面职业。

"你学习成绩那么差,你考不上的。"这是李保田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父亲是个刚正不阿的干部,不想儿子走这条看似不靠谱的路。

可越是打压,这个倔小子反而越想证明自己。

14岁那年,命运给了李保田一个机会。一个来乡演出的戏班看中了他,邀请他跟着学戏。换做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敢这么任性?可李保田却一声不吭地收拾行李,背着全家人远走他乡。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本想学花旦,奈何长相限制只能演丑角。更难熬的是,整个剧团都把他当成另类,没人愿意跟他说话。

那种孤独,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为了提高演技,李保田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7岁那年,他因为过度劳累加上饥饿,躺在了病床上。当他在半睡半醒间感受到父母温暖的手抚摸着他的脸颊时,硬汉也忍不住落泪了。


这一哭,不只是因为病痛,更是为了那些不被看好的日子。可即便如此,李保田还是咬牙挺了过来。在徐州文工团整整12年,他把自己的演技打磨得炉火纯青。

谁能想到,这个当年被人看不起的倔小子,后来不仅考上了中戏导演班,还留校任教。但真正的转机是在他49岁那年,在《宰相刘罗锅》里演活了刘墉这个角色,一举成名。

回头看那些年,李保田说:"我不后悔选择这条路,因为这就是我的梦想。"从14岁少年到49岁成名,整整35年。

这期间经历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委屈,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但正是这段经历,练就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那些年的苦难,就像打铁时的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出了一个宁折不弯的灵魂。

你说他固执吗?其实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选择。你说他不懂变通吗?可正是这种不懂变通,才让他在浮躁的演艺圈里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纯粹。

这不就是命运最大的嘲讽吗?当年不被看好的倔小子,最终凭借着这份倔强,在演艺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是没想到,这份倔强不仅成就了他,后来也差点毁了他。

在这个全民追星的时代,广告代言、综艺节目、商业活动,似乎成了明星必经之路。可李保田却活出了另一种可能 - 他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商业"二字。

还记得1995年《宰相刘罗锅》爆红后的那些日子吗?收视率爆表,李保田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导演张子恩立马筹划续集,张国立、王刚都点头答应了,可李保田看完剧本后却直摇头。

"内容像是可以拼凑,强行出演只会毁了经典。"这话说得多硬气啊!要知道,那可是稳赚不赔的好项目。但在李保田看来,与其为了钱毁掉经典,不如就此打住。

说起拍戏这事,李保田和王刚的理念就不太对付。王刚在片场总爱聊古玩,听说有好东西立马打电话让助理去买。


这在李保田眼里,就是对演艺事业的不尊重。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对广告代言的态度。有次某酒企找上门,开出天价想请他代言。换做普通人,这钱都够养活几代人了。

可李保田却一口回绝:"我根本不喝酒,无法判断酒的好坏,我不能欺骗观众。

这话说得也太实在了!在当下这个人人都在谈利益的年代,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反倒显得特立独行。


你看现在的娱乐圈,多少老艺术家成了广告代言机器,只要给钱,什么都能接。可李保田偏偏不随波逐流,他说:"比起赚钱,我永远把作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这种坚持,在圈内人看来简直就是"傻"。但正是这份"傻",让他在商业喧嚣中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即便到了晚年,当其他老戏骨都开始"摆烂"的时候,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准则。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演员为什么要这么"不识时务"?但对李保田来说,演戏从来就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生的信仰。


正是这份信仰,让他在名利场中始终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纯粹。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过是装清高罢了。但想想看,一个人能在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初心,这得需要多大的定力?更何况,这一守,就是几十年。

这样的艺术家,或许注定不会成为收入最高的演员,但他赢得了更珍贵的东西 - 观众的尊重和自己的尊严。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这份坚持,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别人拿钱买广告说自己好,而李保田,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艺术品格"。这大概就是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说起李保田的倔强,很多人以为他只是在工作上较真。可在面对亲情时,他同样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即便这份原则有时会让人心痛。

1966年,一封家书让在外演出的李保田心如死灰。父亲病危,让他火速赶回家。当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家门,看到的却是黑白遗照。

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命运似乎总爱和李保田开玩笑。失去父亲后,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可谁知道,弟弟在去新疆写生的路上遭遇车祸,永远地离开了。


生活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也给了他温暖的慰藉。在中戏求学时,他遇到了同学胡英。两人走到一起,胡英不仅成为他的妻子,更是他坚强的后盾。

婚后,胡英放弃事业,默默支持丈夫追求艺术梦想。

可李保田的"倔"性子,连亲儿子李彧都不能幸免。当年李彧考中戏,笔试过了,却在第三轮面试败北。作为中戏的老师,李保田完全可以动用关系帮儿子走后门。

但他硬是让儿子考了三次才进中戏。


更让人意外的是2009年儿子结婚那天。当李彧满心欢喜地打电话邀请父亲参加婚礼时,李保田却说:"我一人请假,整个剧组耽误一天,我走不开。

"就这样,他错过了儿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亲生儿子的婚礼啊!可在李保田看来,这就是他的处事原则 - 公事不能因私事受影响。即便这个决定会让人心痛,他也要坚持到底。

但李保田对家人的爱,从来都不是用常人的方式来衡量的。和妻子胡英相守50年,从未传出过任何绯闻。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圈子里,这份真挚的感情实在难得。

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李保田偏偏把"清官"的标准也带进了家庭。对父亲的愧疚、对弟弟的自责、对儿子的严格、对妻子的忠诚,构成了这个"倔老头"复杂的情感世界。

也许,正是生命中这些重要时刻的选择,塑造了李保田鲜明的人生态度。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亲情,即便这种方式有时会显得有些"无情"。

但谁说原则就一定要妥协给亲情?或许在李保田看来,坚持原则本身,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尊重。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虽然让他错过了很多温情时刻,但也成就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2020年的金鹰奖颁奖典礼上,76岁的李保田站在领奖台上,接过了终身成就艺术家大奖。这一刻,他的眼眶湿润了。

从《闯江湖》到《人鬼情》,从《宰相刘罗锅》到《神医喜来乐》,一路走来,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说起李保田的获奖经历,还真是来得不易。第一个重量级奖项是凭《人鬼情》拿下的金鸡奖最佳男配。那时的他,已经不再年轻,但演技却愈发出神入化。

每个角色都像是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淳朴自然,让人过目难忘。

但谁又能想到,这些光鲜亮丽的奖项背后,是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不接广告、不和王刚张国立合作、不参加儿子婚礼。。。这些"不"字背后,都是他对艺术的坚守。

现在的演艺圈,太浮躁了。有多少演员为了流量,什么都敢接?有多少老戏骨为了钱,什么代言都敢拍?可李保田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演员,首先得是个"真"人。

"一身清白"。这是市里领导送给他母亲的挽联,也是李保田一生的写照。在这个名利场中,他活出了另一种可能——不靠炒作,不靠绯闻,只靠演技说话。

有人说他是个"傻子",错过了太多赚钱的机会。可李保田却说:"少时曾许凌云志,当许世间第一流。"这话听着霸气,却道出了一个演员的担当。

如今的李保田,早已看淡了名利。但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却从未改变。他说:"人的一生诱惑太多,困难不计其数,大多数人都与初心背道而驰,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这话说得扎心,但何尝不是对当下浮躁演艺环境的一针见血?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像李保田这样的艺术家,真的太稀少了。

终身成就奖不是终点,而是对一个艺术家一生坚守的认可。李保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成功"。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守住了多少原则。

从14岁离家学戏,到76岁获得终身成就奖,这一路走来,李保田用一生证明:初心虽难守,但值得坚持。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艺术的本真。

归根结底,李保田的"倔",不过是在守护他心中那个纯粹的艺术梦想。这份坚持,让他虽然错过了很多机会,但却赢得了最珍贵的东西——观众的尊重和艺术的尊严。


更多

猜你喜欢

287
151
300
879
789
738
539
656
552
434
更多

相关热播

751
423
414
723
71
699
138
485
945
950

影片评论

来说两句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